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基于 2.5 米大视场巡天望远镜的前沿科学研究” 项目 2024 年度总结交流会顺利召开

2025 年 3 月 14-16 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孔旭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 2.5 米大视场巡天望远镜的前沿科学研究”项目 2024 年度总结交流会在合肥顺利召开。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回顾并总结了项目年度进展,并规划下一阶段工作方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薛永泉教授出席会议并代表主办单位致欢迎词。项目专家组组长上海交通大学景益鹏院士,项目专家组成员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史生才院士、副台长吴雪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刘继峰研究员,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顾秋生教授,清华大学王晓锋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戴子高教授和项目组成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项目组专家

薛永泉教授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对项目团队成员在 2024 年期间的努力工作表示充分肯定,并对项目阶段性成果和后续工作提出了期望。

项目负责人孔旭教授首先汇报了墨子巡天望远镜 2024 年度运维情况,并简单介绍了项目各课题在 2024 年度取得的进展。随后,课题负责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范璐璐教授、薛永泉教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赵海斌研究员和郑宪忠研究员分别代表各课题做了 2024 年度进展专项汇报。

项目组汇报

项目专家组认真听取汇报后,对项目后续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希望项目团队成员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进一步优化墨子巡天望远镜数据处理系统,提升科学产出效率;在各科学课题方面不断加强合作,产出更多原创性成果;深化国内国际合作,推动墨子巡天望远镜的国际影响力,为国家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下午,项目组成员代表做了不同方向亮点报告,分别是:WFST 宇宙学图像叠加和质量控制管线开发进度(刘滨阳),WFST 球状星团巡天及早期巡天结果(宛振),WFST 对银河系平面分钟节奏的观测(林杰),光学暗弱 TDE 候选体的探测与后随(蒋凝),墨子巡天“一周年”:超新星研究进展(姜继安),小质量透镜星系研究(舒轶平),基于弱引力透镜测量黑洞-暗晕标度关系(罗文涛)。

随后,与会专家和项目组成员对报告内容开展了充分探讨。孔旭教授根据汇报内容及专家建议,指出了项目需落实与国内设备已签署的合作协议和备忘录,开展相关具体合作内容,并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合作,借鉴国内优秀设备的国际合作经验,促进科学产出。最后,专家组成员、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吴雪峰研究员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总结。他对项目取得的年度进展表示肯定,并希望项目团队在完成项目指标的同时,充分发挥 2.5 米大视场巡天望远镜的效能,与国内外单位加强合作,开展前沿探索,提升我国时域天文研究能力,同时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贡献力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